2018年,新一轮农信社改革迎来第十五个年头,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目前,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江西等五省已经全面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2.27万亿元,农商行上市的队伍又增加了新的成员。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对“金融”的挑战日益严峻、监管政策不断趋严,如何顺应大势、突破重围,追求价值化发展,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银行业都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
7月7日,以“耕耘大地 收获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2018)中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论坛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查迎新在论坛上表示,农村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应摒弃盲目“大规模、扩区域”的执念,坚守扎根本土、服务中小微社区和“三农”的初衷。此外,还要以发展金融科技为抓手,大数据为核心,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副社长程建国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与农村金融的发展密切相关,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努力支农支小支微更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新时代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把握好转型创新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紫金农商行的过会,A股上市农商行队伍又将迎来新成员。对于农商行的IPO取得的成绩,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小亚认为,上市的确是农商行发展的机遇,农商行可以通过上市方式更大范围的补充资本,而且可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加强外部监督。但上市农商行在全国1000多家农商行里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的还是非上市的农村金融机构,两者在资产规模、治理模式和经营能力上面差异性很大。“农商行转型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资本的积累能力应该不断提高,特别是支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