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6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呈现增长态势,2009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增速为负值,其余年份皆为正值。2016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8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2017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中有进,发展势头良好。1-9月,服务进出口总额34411.8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5162亿美元),同比增长8.8%。其中,服务出口额10470.4亿元,增长4.1%;服务进口额23941.4亿元,增长10.9%;服务贸易逆差13471.0亿元。
服务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特征逐步显现。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有望连续4年保持全球第二位。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不断加强,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文化、技术等服务贸易合作。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全方面服务贸易合作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将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大发展。据有关机构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游客、2000亿美元旅游消费,将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根据文化部有关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规模达3万人次、1000家中外文化机构、200名专家和100项大型文化年(节、季、周、日)活动。
(二)市场需求升级拓展了传统领域服务贸易发展空间
随着国内外市场服务需求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继商品消费全球化之后,服务消费全球化成为新的热点。在旅行服务方面,旅游、留学与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快速发展。2017年1-9月,以留学为目的的旅行占旅行服务进出口额的26.6%,出国留学热度不减,外籍学生来华留学人数也快速增长。中国医疗国际化步伐加快,一方面,中国医疗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和中医药独特的治疗理念对国外患者来华就医形成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国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中医中药进入海外市场,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1-9月,以就医为目的的旅行服务进出口额为206.2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0.6%,进口同比上升37.9%,达到125亿元。
(三)制造与服务融合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分离、专业化再到高层次融合的发展态势。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大生产,促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幅提高,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需求,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整合,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呈现高层次融合趋势,带动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进步和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推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了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加工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914.4亿元,贸易顺差为895.9亿元,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0.98,是所有服务贸易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
(四)数字经济驱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
当前,全球范围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加快发展,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交易形式的变革,不断创造出新的可贸易服务产业。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相关领域服务贸易发展。例如,移动互联网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旅游相关信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服务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挥后发优势快速崛起,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逐步拓展国际市场,正在成为服务贸易的增长新热点。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展望
从国际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带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迅速扩张,全球价值链日益向服务环节拓展的趋势仍将延续,服务业将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服务贸易也向高增值型服务转移。从国内看,随着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都将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将继续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建设更多服务贸易功能聚集区,强化服务贸易平台载体建设,探索扩大服务贸易双向开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近两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调整了对我国服务进出口发展形势的研判。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服务进出口的增速将有所趋缓,整体将保持7%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在1200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