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平稳增长。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环境出现新变化,在商务人的新作为下,利用外资也出现新气象。我国引资的重点领域从过去以传统产业为主,转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开发区、自贸区因对外资准入限制日益减少,投资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吸引外资加速汇聚;中西部地区因“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从开放末梢变成开放前沿,对外资吸引力日渐增强。
在新时期,中国利用外资呈现出新气象。
2018年,康明斯、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将入驻北京中关村朝阳园。截至2017年年底,中关村朝阳园已吸引了苹果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惠普公司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落户。这仅是北京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后,中关村朝阳园对外资吸引力增强的一个写照。
作为目前全国首个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自2015年5月以来,北京市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受益于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国际高端要素加快向北京聚集,北京市利用外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利用外资规模登上全国冠军的宝座。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在北京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在前不久召开的2018年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北京市利用外资实现突破性增长,2017年北京利用外资达243.3亿美元,增长86.7%,规模跃居全国第一。这其中,服务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占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5.4%,同比增长88.3%。
北京市商务委提供的信息还显示,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16年实现增长,2013年~2017年11月,北京5年来引进外资规模占到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四成。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北京市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得北京市在利用外资方面领跑全国。
而此前连续17年利用外资实现增长的上海市,2017年利用外资则出现下降。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不同表现,反映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利用外资的影响。北京因服务业胜上海一筹,与上海在2017年利用外资的竞争中胜出。
近日,北京市和上海市都公布了2017年成绩单。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7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速略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7年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99亿元,下降9.5%;第二产业增加值9251.4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0783.47亿元,增长7.5%。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上海是北京的1.74倍,但服务业北京更胜一筹。近年来,受中国的产业布局调整、东部沿海城市工业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外资从沿海城市逐渐走向内地。上海由于第二产业比北京占比高,第二产业利用外资的下降,加上服务业规模略逊于北京,导致上海2017年利用外资规模低于北京。
外资加速流入服务业,给东部经济发达省市转型指明了方向。上海明确,利用外资已经进入“结构换挡期”,要形成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研发经济为主的利用外资新格局。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则认为,相比制造业投资的规模效应,外资服务业的特征是含金量高,不依赖于土地、厂房、廉价劳动力,虽然规模较小,却能带来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等上海急需的要素资源。
事实上,上海市利用外资“结构换挡”效果已开始显现。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上海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26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0.3%;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7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同期,上海市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7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占全市外资合同金额的96.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势强劲,合同金额为50.86亿美元,增长8.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