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三年来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在国家层面不断得到认可、提升,以及一系列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政策措施出台,2017年开启的“十三五”时期,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服务贸易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期。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7年,尽管在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体制、制度创新上似乎没有大的动作,但是政府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停顿,在政策落地逐步消化的过程中,引导支持体系继续得到完善,行业创新带来的积极效果更是日渐明显。
政策指引趋于细化
2017年3月、4月,商务部会同各相关部门编制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继出台,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及其重点领域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战略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前者在肯定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例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贸易逆差较大、出口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等。同时还以附件形式列出了12大类24个服务贸易发展重要领域及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举措。后者在确定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关键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服务外包产业要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作为主攻方向。两个规划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具有相当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服务贸易数据一直是我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服务贸易统计包括服务进出口(BOP)和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简称FATS),前者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定义的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三种模式,后者针对商业存在模式,分为内向FATS(相当于服务进口)和外向FATS(相当于服务出口),目前仅部分发达国家发布年度数据。6月26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首次发布我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2015年统计数据,此数据与服务进出口统计相结合,使得更加全面反映我国服贸发展状况,绘就出产业全景图成为可能。
8月份,国务院再次批复《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从2015年即开始启动的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再获“升级”,在首轮141项试点任务完成9成的基础上,新一轮试点又推出共计85项措施,包括10条放宽外资准入清单,涵盖航空运输业、文化艺术、银行业等9个行业,比2015年首轮清单新增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4个行业。同时新推出的75项改革任务,涵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京津冀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协同开放等9个方面。
创新实践效果逐步显现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等15个省市(区域)(以下称试点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同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新增青岛等10个城市进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使得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由21个增至31个,一年多来,通过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方面的先行先试,试点地区和示范城市在产业集聚和创新引领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15个试点地区服务贸易增速普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仅2017年上半年就实现服务进出口11925.3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国服务进出口的52.1%。其中,出口4041.5亿元,同比增长6.3%;进口7883.8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趋势实际上与《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优化境内布局,打造北京、上海、广东服务贸易核心区,积极发展“两横一纵”服务贸易辐射带的目标正相吻合。
随着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成为我国新一轮开放的重点,深化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建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则又是其中的亮点。截至目前,中国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贸易往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8个国家建立了服务贸易合作促进机制。今年1~9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13.8亿美元,执行金额7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1%和13.3%,合作呈现明显加速之势。
8月23日,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书展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如期开幕,共吸引了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海外展商占比达58%,“一带一路”沿线共有波兰、印尼、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等28个国家参展。在服务贸易领域,像图博会这样的专业类展会交易平台不仅很多,而且是一届比一届火爆,它们在促进、推动服务外包、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教育旅游等重点领域不断提高和突破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11月2日,商务部宣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明年11月在上海举办,服务贸易将成为企业商业展中一个重要部分,并被划分为新兴技术、服务外包、创新设计、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展区。在原有多个促进平台的基础上,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的服务企业又提供了扩大与中国合作的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