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相比之下,服务业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全球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不过,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拥有广阔的潜在空间,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就业提供重要支撑。
服务业比重上升有其内在经济逻辑。回顾历史,发达经济体几乎都经历过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换过程。二战后,美国占据全球制造业领导地位,伴随着工业增长,金融业和专业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1960年美国服务业比重超过50%。2017年,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77.37%、69.12%、70.54%和61.4%。
这种产业结构转变的原因在于,制造业全球布局始终面临成本收益约束,驱动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梯度转移。而在制造业跨国转移同时,发达国家保留并发展壮大了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吸纳了主要社会就业。2017年,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私营部门就业总量的86.3%。
总体来看,我国高端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不足。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52.2%,高于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但我国并非服务贸易强国,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和医疗等主要项目占GDP比重大幅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292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服务贸易逆差的41%,服务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而知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环境资源密集型以及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均呈现逆差。虽然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冠绝全球,但服务贸易顺差规模也居全球首位。美国知识产权出口额占全球总量高达30%。
不过,我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广阔。从服务业和我国经济体量看,若服务业比重提升至60%,意味着将近8个百分点提高,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将有明显提升。从竞争优势看,我国经济金融将深度融合入全球化进程,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服务于全球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引领科技发展前沿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从发展导向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服务贸易全球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变,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做大做强。应该看到,服务业门类多,行业间技术差异较大,发展条件各异,各地要结合地区优势发展壮大服务业子类,提供政策支持,做好规划引导,强化行业监管。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环境下,各地要通过积极发展服务业,主动吸收低端制造业转移就业人口,扩大社会就业基础,稳定社会就业。同时结合地方优势推动服务贸易进出口,搭建服务贸易发展平台,加强试点推广和示范引领,发展地方优势服务贸易业务,探索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
综合看,发展服务业和提升服务贸易全球竞争力,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社会就业的重要措施。各地关键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追求内涵增长;要深入调查,做好细分,发挥比较优势,重实质轻形式,切忌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