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反复和防疫活动的常态化,各国经济活动受到极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很可能低于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明显超出了预期。据上港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20年全年达到4350万标准箱,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充分显示了中国外贸的强劲有力。
外贸回稳向好,总体好于预期
2020年度,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根据商务部秋季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和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进出口贸易额自2020年1月和2月受疫情影响急剧下降后,自3月开始呈现回暖态势,并于6月出现正增长。进入2020年第三季度后,对外贸易规模显著扩大,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总体规模创同期新高。截至去年11月,进出口总额29.0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增速首次转正。
出口大幅增长和进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比重增加是今年中国外贸的两个亮点。其中,出口增长大大超过最初预期,2020年前11个月,以美元为单位计算的出口增速同比增长2.5%,11月当月的出口增速更是高达21.1%,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外贸能创下如此“辉煌战绩”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停工停产,而中国是唯一能维持正常生产活动的主要贸易对象,出口替代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的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激增。
从全球贸易占比来看,中国进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进一步增加。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去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较2019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创下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2020年12月,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发表讲话,表示我国进口占全球份额上升了0.8个百分点,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型国际经贸展会硕果累累
服贸会“提振信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2020年9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该展会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吸引了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与,举办了190场论坛及洽谈活动,覆盖了服务贸易全部十二大领域,共签订协定协议类成果240项。该展会是我国在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下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经贸展会,它的举办提振了服务贸易市场的信心,传递了中国向世界各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意愿,为促进科技创新,携手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交会“大放异彩”。第12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20年10月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顺利举办,吸引了来自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展,境内外参展企业达2.6万家。此次广交会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加速涌现,为带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拉动和示范作用,智能产品的申报量比上一届增加了两万件,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网络营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进博会“越办越好”。2020年11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该展会同样设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并首次设置了公共卫生和非银行金融等新展区。作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举办的一场规模最大、参展国别最多的国际经贸盛会,截至11月7日晚间,第三届进博会总计吸引了64个国家和地区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达成合作意向861项,充分展示了中国市场的蓬勃生机,反映了国际商界对中国经济给予的期许和高度评价。
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制度优势保障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内在的韧性和活力,制度优势和高效的治理能力为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奠定了发展基础。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文件显示了中国以制度创新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意愿,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以及中欧BIT谈判的圆满达成为中国与贸易伙伴深化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产业链稳定性逐步提高。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面临断裂和重构的风险,也暴露出了中国产业链在布局和结构上的不足。在全球价值链倾向于收缩和本土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制造”面临重重困境,但同时也迎来产业链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完善产业链结构,促进核心零部件本土化、自主化以及增强生产环节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巨大的本土消费市场和开放的营商环境也同样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创造了条件,给“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
三是数字经济产业焕发活力。由于新冠肺炎作为一种常态化流行病存在的可能性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转变,全球货物贸易量持续萎缩,传统服务贸易产业受到严重冲击。2020年1至9月,我国在旅行、建筑、运输三大传统服务贸易领域进出口总额为17172亿元,下降了21.1%,但与此同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却在此时异军突起,1至9月的贸易总额为14930.8亿元,增长了9.0%,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4%。医疗、教育和远程办公等服务业在疫情期间表现喜人,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给传统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突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和监管瓶颈,为我国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