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年大家都在强调产业地产的去地产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始终没有处理好产业与地产的关系,经过无数次的博弈和对峙,产业地产仍然撇不清“圈地遮羞布”的尴尬身份。事实上,产业地产与房地产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空间载体,产业地产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正式发布,在这个全球经济下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发布,又会对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变个性的影响?这些变革中,产业地产又该如何放远目光,寻找发展机会。
在《建议》中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随着传统制造业连续5年投资增长速度回落,房地产投资已经连续4年增长回落,这两个产业基本上已经很难再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了。在《建议》中也可以看出,我们未来的支柱型产业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这一类产业市场需求最大,且技术短期能够突破。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由于技术的问题,这几年我国的风能和太阳能一直在探索性投资。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核能,这次习总书记去访问英国,和英国签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中网核已经在英国开始投资建核发电厂,中国在技术上已经完成了突破。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核能产业将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与其相对应的产业聚集区的配套设施和功能定位也要抓住机遇跟上去。
除此之外,互联网将实现注入技术的终端使用,比如,互联网+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行各业的渗透,在未来有市场发展空间,但大数据和安全性仍然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另外还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这些目前已进入很大的投资空间和方向,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机器人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之风,未来也必将形成这些产业的聚集。
第二是现代化服务产业,因为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一定会上升到支柱型产业,比如商贸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等,这些产业的集中发展,也必将引起物流产业园、文创产业园、健康养老产业等巨大的投资空间。特别是这两年间,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开始转型布局物流产业和文创产业。
第三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是区别与传统制造业的,现在说的比较多的,包括航空器与航天器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等,随着市场对这些产品的巨大需求,不少专家预测未来现代制造业可能将逐渐上升成为支撑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特别是高铁装备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未来每个县开通高铁。而且目前中国高铁出口也和印尼、俄罗斯等国签了合同,高铁装备制造涉及到30个行业,像钢铁、建材等行业都会在供应链中获利。
及时了解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动向,产业园区在定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再重复早几年的盲目跟风和跑马圈地,产业园区应当是产业聚集发展的载体,并承担企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产业地产应该重产业而轻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