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日前建议,中国应从宏观总量上适当放松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额,但在微观层面上,要想方设法把一些应该破产重组的不良债务处置掉,这才是真正的去杠杆。
“我们粗算了一下,以工业部门为例,大概5%-7%的产能是低效的,应该退出,给高效产能腾空间,”李稻葵在CCWE举办的活动上说,这大约对应6万亿元的金融资产需要重组,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消化掉,并且这还未考虑新产生的不良债务。
“这个速度太慢,怎么办?应该定向地给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相关法院以激励,让他们一个一个去重组这些不良债务和不良企业,让它们退出,好的金融才不会去补窟窿。”他表示。
据李稻葵估计,每年至少有2万亿元的金融资源补给了亏本企业,也就是说,约有10%的好的金融资源投入了坏的项目,而好的项目、新的项目得不到充分融资,这是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症结所在。
目前,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研判分歧较大。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三大需求均出现回落,加之中美贸易冲突演进的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呼吁宏观政策作出方向性调整;另一类观点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当前确实面临较大困难,但增速下行是经济发展规律,宏观政策应顶住压力、保持定力。
CCWE则认为,中国经济的自发增长动力正处在持续恢复过程之中,经济韧性和可持续性在不断增强。当前需求数据的下滑主要受短期政策影响。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下滑,这与当前偏紧的宏观政策紧密相关,如金融严监管导致影子银行融资断崖,地方债发行、中央财政划拨节奏较慢导致地方财政吃紧等等。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前中国供给端数据好于需求端的情况。
和基建投资不同的是,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回升。CCWE指出,受政策影响较小、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的民间投资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抢眼,1-5月,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到8.1%,并持续保持在整体投资增速之上,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也相应回升至5.2%,这是中国经济自发增长动力的体现,表明中国实体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健康、向上的态势。
CCWE预计2018年全年中国GDP增速为6.8%。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民间主体已经在增长、就业、投资中占有主导地位,形成了自发的周期。总体而言,中国经济正处于这个周期的春天。
尽管如此,CCWE仍提示有三大风险不能忽视。一是金融严监管和财政收紧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刀切、用力过猛等情况,从而误伤实体经济;二是需警惕房价上涨引发的金融风险冲击实体经济;三是中美贸易冲突的走向、全球货币政策调整、新兴经济体近期的金融波动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带来冲击,需要密切关注和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应该怎么办?精准、精准、再精准,”CCWE主任李稻葵说,“总书记在精准扶贫这个话题上提出,要像绣花一样去搞精准扶贫,我们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也要跟绣花一样,下苦功夫。”